【第一工程机械网 整理】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今年的全国两会将有哪些新看点,哪些议案提案与制造业、工程机械行业息息相关?哪些话题是本届两会议员代表们讨论的重点?第一工程机械网为大家梳理了2024年全国两会人大代表议案和2024年全国两会政协委员提案,为大家带来两会最强音。(注:以下提案议案按照发布时间顺序排列)
1. 韩晓军 全国人大代表、国机集团国机重型装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围绕加大重大技术装备首台(套)应用政策支持力度、加快推进重大技术装备高质量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等方面提出建议
他表示,希望优化首台(套)及首批次材料研制支持政策,优化首台(套)保险和激励政策,落实、优化对首台(套)市场推广应用支持政策,进而进一步激发企业聚焦基础零部件、基础材料、基础工艺等关键环节攻关突破的内在潜力,逐步的提升基础共性技术在全产业链应用中的支撑作用。
针对重大技术装备行业在共建“一带一路”发展中的现状,他建议以“一带一路”国家工业化产能对接为契机,进一步发挥高层对话机制作用,充分的利用各种渠道支持重型装备公司参与国际业务交流,相关单位和部门在审批“一带一路”沿线项目时给予一定指导和支持,让更多国家相关媒体资源协同企业讲好中国故事,为中国标准、中国技术、中国装备“走出去”营造良好氛围。
2. 刘继国 全国人大代表、国机集团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围绕促进农机产业、农机装备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推进农业机械化向全程全面高质高效转型升级等方面提出建议
农业机械化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基础支撑。经过二十余年发展,我国农机工业取得了长足进步,主粮作物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但在农业机械化水准不断提升的同时,农机产业也面临着一些现实困难。为推进我国农机产业、装备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和农业机械化现代化发展,更好践行国家粮食安全和乡村振兴战略,他建议财税政策和产业政策共同发力,减轻农机企业税务负担;深化实施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政策,优化补贴兑付方式;逐渐增强农机工业创新发展能力,持续推进农机行业规范发展,加快商品化进程和农机工业信息化建设,推进农业机械化向全程全面高质高效转型升级。
3. 王冰 全国人大代表、国机集团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有限公司原党委书记、董事长
围绕安全延长重大装备服役寿命助力经济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促进“双碳”目标实现提出建议
他表示,应推动规范标准制修订,推动能承受压力的容器设计制造定价机制改革,开展能承受压力的容器使用安全与服役寿命关联规律研究,加大安全生产投入,提升智能化管理上的水准,健全事故调查与问责机制,科学延长能承受压力的容器等重大装备的服役寿命,助力我国石油化学工业等流程工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走好石化行业“双碳”之路。
技能型人才是产业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的中坚力量,对提升制造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提高技术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具备极其重大作用。王军表示,要建立完善的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注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制定合理的薪酬制度和晋升机制,为技能型人才提供清晰的职业发展路径,使技能型人才实现引得进、留得住;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和交流平台,注重工作环境的改善和优化;持续加大资金统筹力度,健全完善扶持政策体系和技能型人才激励制度,助力技能型人才队伍提质增量,积极构筑技能型人才培育集聚新高地。
围绕氢燃料内燃机研发、国七排放法规制定与实施、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等提出三项建议
为了让我国在氢能源作为内燃燃料的赛道上走在国际的前列,李海桦建议:“国家相关部委在科技研发项目方面给予资源支持,设立国家级的氢燃料内燃机动力系统的关键技术攻关科技研发专项。”同时,结合氢燃料内燃机动力系统应用领域范围广的特点,李海桦提出:“建议设立国家级的分布式、模块化的高效灵活制氢关键技术研究的科技专项,支持加快氢燃料内燃机动力推广应用。”
张国强建议,以市场应用为牵引,有序推进氢能在交通领域的示范应用,拓展在储能、发电、冶金、化工等领域的应用,推动产业规模化发展。
首先是有序推进交通领域示范应用。他建议,加大财政支持力度,鼓励地方对标郑州、北京、上海等,制定省市级专项财政支持政策;同时,继续扩大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数量,将经济基础好、氢源丰富、产业配套基础好的地区纳入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推广燃料电池汽车。
其次是稳步推进氢能多元化示范应用。他建议,系统构建氢能多元化应用财政支持体系,鼓励先行先试,营造形式多样的氢能消费生态,深挖跨界应用潜力,积极开展储能领域和发电领域商业化推广、逐步探索冶金、化工领域替代应用。
最后,发展绿氢是低碳驱动下全球能源革命的共识性解决方案,成本是目前制约绿氢广泛应用的重要因素之一。张国强建议,通过财政支持与碳市场机制协同的方式,有效降低绿氢成本。打造规模化低成本“绿氢”供应体系,通过碳市场赋能,推进氢能产业可持续发展。
推动传统产业焕新、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在固本培元中加快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推动高质量发展,既要着眼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也要抓好改造提升传统产业。2023年,我们推出的载重量25吨的混合动力轮式装载机与机重125吨的液压挖掘机,处于世界先进水平。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数控车工特级技师周颖峰代表说,着眼未来,应积极推动传统产业焕新、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在固本培元中加快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张春生结合所处行业和企业发展,深入调研了成品油消费税和生态环境部发布的《关于加强高耗能、高排放建设项目生态环境源头防控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两高”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准备了2个建议上会:一个是建议完善部分子税目征税范围、抵扣链条以及调整税费类别,充分调动成品油生产企业提质增效和地方政府监管积极性;另一个是建议进一步细化明确‘两高’政策中项目划分标准,对安全环保、节能减排等项目予以区别对待,并加大相关政策支持力度,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王杜娟表示,在知识产权强国建设道路上,知识产权的保护及法制保障至关重要。但在企业开展专利保护的过程中“维权困局”屡见不鲜。特别在机械行业,大型复杂机械设备的知识产权保护和维权存在不少困难。建议在知识产权案件的实际审判中,原告和被告均需承担举证责任;缩短专利侵权案件审理周期,降低专利维权的时间成本及市场损失,使企业“愿创新、能维权”。
张学武建议国家要鼓励民企走出去,在政策上做出优化调整。他就此提出六点建议:
5、支持民营企业创建国际研发中心,引导民营企业向“微笑曲线”的两端发展,提高企业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增强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
6、建议国家设立海外企业人才培训基地,培训出海民营企业干部,为企业“走出去”提供智力支持。
11. 王足刚 全国人大代表、中铁六局丰桥桥梁有限公司石家庄项目部副经理
王足刚表示,智能建造、绿色建造、数字建造是必由之路,大力推动建筑业数字化转型、高质量发展,加速形成具有建筑行业特点的“新质生产力”是必然方向。王足刚表示,发展智能建造势在必行,在人口老龄化、环境要求日益严格、科技支撑更加重要的当下,应当主动转型、创新发展。
雷军围绕“低碳”和“智能”两大方向,向大会提交了四份建议,分别是《关于加快建设制造业绿色低碳供应链的建议》《关于加强培养人工智能人才满足科技变革需求的建议》《关于进一步规范智能驾驶产品安全应用的建议》《关于加大智能制造支持力度,加快融合先进技术发展的建议》。据了解,这四份建议案涉及绿色低碳、人工智能、智能驾驶、智能制造等多个领域。
周云杰建议从建设、应用、研发三个方面统筹推进,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推进智能交互引擎高水平赋能新型工业化。首先是建设,就是建核心能力。建议以国家双跨平台特别是头部平台为依托,集中力量开展智能交互引擎共性技术联合攻关。第二是应用,就是应用到关键领域的典型场景中。发布关键领域典型场景清单,发挥大企业示范引领作用,在家电、汽车、建造等行业率先示范智能交互引擎的创新应用,并建立相关行业标准。第三是研发,实现科技研发的突破。建设通用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的顶级开源社区,并组建算力联盟,开放国家算力平台,支持各类大模型训练。
单增海表示,工程机械和商用车作为我国实体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经济命脉所系。推进工程机械和商用车新能源化,既是解决国家能源安全、推进双碳目标实现的需求,又是提高我国工程机械和商用车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单增海的建议是希望加大对新能源工程机械和商用车关键核心技术、零部件研发和产业化政策支持以及相关标准和新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国家工程机械和商用车的新能源化,助力国家双碳目标实现。
除了工程机械和商务车新能源化的建议以外,基于对工程机械行业和技术发展趋势的认知、调研和分析,单增海还有两个建议。一个是建立健全应急救援装备标准体系,支持建立国家级应急救援装备技术创新中心,成立应急救援装备标准技术委员会。另一个是加快工程机械设备更新政策落地。
15. 吴继发 全国人大代表、国机集团湖南邵阳纺织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
围绕推动高强聚乙烯纤维高质量发展、支持邵阳循环经济产业发展等方面提出建议
推动高强聚乙烯纤维高质量发展,对国家在航空航天、海洋工业等诸多领域具有重要意义。吴继发针对目前高强聚乙烯纤维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关于推动高强聚乙烯纤维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呼吁加大对高强聚乙烯纤维产业链的扶持力度,整合资源,完善机制,支持高强聚乙烯纤维关键技术攻关及技术装备应用,推动我国高强聚乙烯纤维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同时,结合当前邵阳循环经济产业发展情况,他还提出了支持邵阳循环经济打造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的建议。
建议从支持解决非道路类设备税则问题、探索实施反向开票、新增评估定价资质、构建再制造标准体系和全流程溯源机制等方面进一步入手,加快推进工程机械再制造出口,更好培育我国外贸新动能。
提案介绍,工程机械作为我国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再制造市场前景广阔。但近年受疫情和国内外市场因素等影响,国内二手设备保有量已突破1000万台套,市值约6000亿元,而非洲、东南亚、南美等地对中国工程机械二手设备需求旺盛。
提案认为,推进工程机械再制造出口,对推动中国工程机械再制造产业健康发展、培育外贸新动能具有重要意义。
为此,提案建议,财政部门明确非道路类二手设备参照二手车经销增值税征管政策,征收率由3%降至0.5%;税务部门允许自贸区长沙片区先行先试,参照二手车反向开票政策,允许贸易企业在向自然人收购纳入部门管理目录的非道路类设备时,可为买方反向开具二手车销售统一发票;市场监管部门牵头,在《经营范围登记规范表述目录(试行)》中,新增“工程机械评估鉴定”相关条目,为市场主体开展工程机械二手设备检验检测、评估定价提供依据;支持完善工程机械二手设备评估询价机制,在司法处置流程中予以采信。
提案还建议,由工信部门牵头,依托有关协会和龙头企业,出台全新再制造、维修再制造标准。建立工程机械二手设备回收评估体系;依托相关行业协会和国内主机生产商,建立工程机械设备交易全链条可溯源机制,对设备的出厂序列号、使用年限、性能参数、维修状况、流通情况等进行全面登记,以“一机一码”的身份识别方式对主流产品设备实施全流程溯源。
围绕机械工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培育新质生产力等方面,提出促进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发展和支撑国家高端工业母机发展的意见建议。
重大技术装备是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战略安全的国之重器,是产业升级和科技进步的重要支撑,其广泛应用对产业链上下游形成拉动效应,推动新质生产力形成具有及其重要的作用。
为更好地支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研制和应用推广,张晓仑建议统筹协调推进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作,努力实现设计一体化、研发不中断、迭代快升级;持续完善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政策,减少产品成果产业化过程中面临的不确定性风险;加大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应用推广支持力度,持续推进首台(套)重大装备的质量提升和规模生产,推动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产业创新高质量发展。
张晓仑呼吁,要进一步强化转制院所服务国家高端工业母机能力,加强应用牵引,通过加强科技创新,实施工业母机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发挥行业转制院所作用,打造工业母机领域原创技术“策源地”;坚持应用牵引,加大工业母机产品推广力度,加快培育工业母机完整产业生态,推动中国在工业母机领域实现产业技术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
向地下要空间、要安全、要资源已成为国家新型城镇化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但目前我国城市深部地下空间的开发仍处于起步阶段,开发深度较浅、场景相对单一,关键核心技术仍需突破,城市深部地下空间安全运维和系统保障等方面需要加强。
一是建议加强政策引导与机制支持,研究建立国有企业境外投资协调联动机制,推动企业“抱团出海”。
二是建议支持鼓励绿色技术研发推广应用,降低全产业链碳排放和能耗,打造一批绿色“一带一路”典型项目标杆。
三是建议积极向全球传递中国绿色发展信心,推动将绿色“一带一路”建设同联合国框架下的应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合作进行对接,以绿色基建、绿色能源、绿色交通项目的实施丰富“两山”理论的海外实践。
四是建议加快推进绿色标准对接,积极推介国内绿色投资标准,参与国际绿色标准制定,推进中国规则标准“出海”。鼓励企业通过项目建设,积极探索推动中国标准和技术国际化模式和路径。
张毅在表示,当前我国人工智能算法治理存在法律法规效力层级不高、监管机构监管竞合、监管真空或失焦、用户权利难以充分救济等问题,可从健全算法综合治理体系、优化监管工具、加强用户权益保护等方面着手完善。
在产业发展和监管平衡方面,张毅表示要设置“包容审慎边界——划定安全底线”的刚柔并济路径。一方面,要逐步明确行政程序规则,让监管治理成为人工智能安全发展的“稳定器”;另一方面,全球产业竞争加剧之下,警惕过于强势的法律干预成为人工智能发展的“紧箍咒”。
曹鹏带来了国产化数字基础设施发展相关的建议,首先企业需要将自主技术研发和产业发展结合起来。发展新质生产力,特别是在以大模型为代表的AI技术创新大潮中,一方面需要建立自主研发和产业发展相辅相成的正循环;另一方面也需要利用大模型的契机,改变国产技术单纯静态替换的现状,通过逐步真替真换,实现降本增效,推动产业发展。
“大模型在垂直领域大有可为,建议政府、央国企率先提供更多应用场景,聚焦‘小切口,大纵深’,推动大模型垂直化、产业化落地。”周鸿祎认为,企业用大模型不能冒进,而是要用AI逐步改造业务,循序渐进,积小胜为大胜。在周鸿祎看来,企业在定制AI前,要做好知识管理,将企业大数据平台升级为企业知识平台,将“暗知识”汇总起来,打造企业专属知识库,做好管理。在此基础上,通过垂直训练,深入企业级场景,满足企业需求。周鸿祎还表示,“大模型像发动机,不是用来秀的,而是要与业务相结合,特别是传统制造业,大模型是推动数转智改的利器。大模型与业务场景的融合,关键是智能体应用与企业数字化系统的连接打通。”
陆铭在提案中指出,各级政府应以自身比较优势和产业基础为支撑制定数字经济产业规划,同时探索降度成本、激发市场活力,进一步促进激发创新活力,切实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陆铭认为,制度设计应以促创新促发展为导向,慎重出台“收缩性政策” 。政府应尊重市场规律和平台经济发展规律,给予新兴起的产业政策空间。
2月22日下午,民建中央在机关会议室召开“两会”提案新闻通气会。民建中央副主席辜胜阻出席会议并答记者问。 辜胜阻副主席就今年“两会”四大热点经济问题谈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两会”最重要的任务是审查批准“十二五”规划。调整分配关系实现均衡共享式增长,推动国富向民富转变是今年经济工作最大的看点与难点;应对高物价、高房价和高成本“三高”是对政府宏观调控的最大考验;用工荒拐点将成为倒逼发展方式转型的最大推力,政府要因势利导推动经济转型;解决公共产品短缺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关乎老百姓幸福感提升的最受关注的焦点。辜胜阻副主席还就政府应如何加强宏观调控应对高物价、高房价和高成本;在经济发展中,人力成本增长过快的看法;如何让更多的人“中产”起来;推进垄断行业改革扩大民间投资以及调整收入分配等问题回答了现场记者的提问。 会上,民建中央调研部部长蔡玲通报了今年民建中央向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所提交提案的相关情况。目前,民建中央将向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提交33份提案。在已形成的提案中,经济建设类提案在数量上占较大比重,约20份,占提案总数的60%以上;其余的提案为民生和社会保障方面的内容,充足表现了民建作为经济界参政党的特色。今年民建中央提案的详细的细节内容包括调结构与转方式、区域经济、财税金融、“三农”问题、对外开放、住房保障、生态环保、文化产业、稳定物价等,基本囊括了民建中央近年所着重关注的有关国计民生的热点问题。今年民建中央提案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个是由民建中央主席、副主席带队进行的专题调研所形成的调研成果;第二个是会内的专家学者、企业家提供的参政议政素材;第三个来源是民建各地方组织报送来的参政议政成果。 民建中央宣传部部长孟孝中主持会议。全国政协委员、民建中央秘书长张皎,民建中央办公厅副主任王慧仙,民建中央调研部副部长孙敏奇以及民建中央有关部门的同志也参加了会议。京城33家新闻媒体的40余位记者参加了通气会。[详细]2011-03-04 10:46
百年“煤都”,钢铁之城,这里是唐山,也是全国闻名的工业重镇。近年来,在国家“双碳转型”战略目标下,唐[详细]2024-03-01 14:21
2月19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审议通过了《关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详细]2024-02-28 16:44
记者从工业与信息化部了解到,2023年,中国工业绿色转型取得很明显的成效。今年,我国将持续推进绿色制造工程,力争新培育1000家国家层面绿色工厂。 在湖南的这家钢铁企业,这台新并网投入运行的150兆瓦超临界煤气发电机组,可以将生产的全部过程中产生的多余热量收集起来,循环利用,每天能为钢铁厂发电370多万度。 最新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3年,累计有78家钢铁企业3.9亿吨粗钢产能完成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重点行业主要污染物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截至2023年底,我国已在国家层面建成了绿色工厂5095家,产值占制造业总产值的比重超过17%,全年环保装备制造业总产值预计超过9700亿元,绿色动能加快释放。 今年,我国将加强完善绿色制造服务体系,计划再新培育国家层面绿色工厂1000家。同时,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创建“无废园区”和“无废企业”。计划到2027年,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2023年下降13%左右,大宗工业固态废料综合利用率超过57%。 来源:央视新闻 记者:王世玉、盛瑾瑜[详细]2024-02-20 09:45
汉马M7E纯电牵引车,短途零碳运输实力干将。 汉马M7E纯电牵引车[详细]2024-01-26 17:21
库房密集式存储的全能型选手:林德窄通道三向堆垛叉车再创新高:柳工装载机单月海外销量超1000台,电动装载机单月产销量超600台!共绘产业新篇章,山猫品牌叉车全新启航
“愚公大模型”之端到端无人驾驶最新工作“GenAD”被国际顶级会议ECCV2024收录
30台柳工电动装载机批量交付,“客户首选”实至名归!深化合作!浙江省海港集团与三一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山河智能SWT28JE电动直臂高空作业平台批量发货华东市场
桥梁&城建小钢炮:中联重科220吨履带起重机ZCC2200V新品重磅来袭!
徐工集团成立于1989年3月,成立21年来始终保持中国工程机械行业排头兵的地位,目前位居世界工程机械行业前10强,中国500强企业第125位,中国制造业500强第55位,是中国工程机械行业顶级规模、产品品种与系列最齐全、最具竞争力与影响力的大规模的公司集团。徐工集团年营业收入由成立时的3.86亿元,发展到2009年的505亿元,实现利税35亿元,在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均位居首位。徐工集团建立了以国家级技术中心和江苏徐州工程机械研究院为核心的研发体系,徐工技术中心在国家企业技术中心评价中持续名列工程机械行业首位,被国家发改委、科技部等五部委联合授予“国家技术中心成就奖”。建立了覆盖全国的营销网络,100多个国外徐工代理商为全球用户更好的提供全方位营销服务,徐工产品已销售到世界130多个国家和地区。9类主机和3类关键零部件市场占有率居国内第1位。5类主机出口量和出口总额持续位居国内行业第1位。徐工集团秉承“担大任、行大道、成大器”的核心价值观和“严格、踏实、上进、创新”的企业精神。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机械行业文明单位等荣誉。公司党委中央组织部评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徐工集团已为抗震救灾、建设徐工希望小学等各类社会公益事业捐款6075万元,捐衣物14.9万余件,被国家民政部授予“中华慈善奖”,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抗震救灾英雄集体”。徐工集团的企业愿景是成为一个极具国际竞争力、让国人为之骄傲的世界级企业。徐工集团的战略目标是,到2015年要实现营业收入超1000亿元,进入世界工程机械行业前5名。